无论是官场还是地方上,肯定都有一大堆在这几年里沆瀣一气乌七八糟的事儿,自己这个巡抚,一个身份是兵部右侍郎,还有一个身份是都察院右佥都御史,那就意味着可以查陕西官场任何事,也就意味着无数人也不想见到自己入陕。
冯紫英很清楚自己一离京就会吸引无数人的关注,所以他一度想过是不是来一个声东击西瞒天过海,分成两条或者三条路线入陕,但是后来仔细考虑过还是放弃了。
一方面是自己的行迹太容易暴露了,很难躲得过有心人的关注,人家也能很容易推断出自己要走的路径。
另一方面这样鬼鬼祟祟,让自己尚未去陕西,就显得心虚气短前怕狼后怕虎一般,堕了自己的气势。
而气势也就代表着底气,这对于陕西官场这些老油子们来说,很重要。
既然知道自己这一路不会顺畅,冯紫英当然就要做好万全之策,哪怕这动静弄得大一些,甚至可能被外界非议,他也不在乎。
朝廷诸公也清楚这些情况,自己不可能成为在赴任路上就命丧黄泉的那种可怜虫,求人不如求己,那就自己来。
老爹也有安排,早早就有数十名家兵到来,这其实是老爹转战大同和西北的亲兵,冯佑领衔,要保着自己入陕。
另外就是吴耀青这两年苦心经营的成果,南北各地筛选出来的江湖好手,许多已经在顺天府衙的三班捕快里锻炼了一波,这一次赴陕,也有不少人愿意去搏个富贵,这一帮人也是主要构成力量。
这两拨人要伴着自己一直到大同,然后再在大同招募一部分人员,这样就构成了日后自己入陕的亲兵队,五百人还未必够。
女人们终于登完了车,冯佑转悠了一圈,这才来到冯紫英身边,小声道:“铿哥儿,差不多了,可以出发了。”
这府里边能够还用铿哥儿这个称谓来称呼冯紫英的,也就寥寥几人,原本冯佑也要改口的,但是在冯紫英的坚持下,就改成了只有二人在的时候仍然是叫铿哥儿,到了正式场合人多的时候,就叫大人。
十余辆马车辚辚而行,沿着丰城胡同而出。
走阜成门下大街向北,一直到西直门,然后经西直门出城之辈西北方向而行。
广告位置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