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夫人没说话,目光投向坐在下首绣墩上的薛宝钗。宝钗正低头理着腕上一串红麝香珠,闻言抬起头,唇边漾起温婉得体的浅笑,声音清亮柔和,像玉珠落盘:“宝兄弟这话可奇了,我竟不知哥哥什么时候配过这样的药。”她微微摇头,眼神坦荡,带着恰到好处的疑惑,“想是他记岔了也未可知。”
“哟!”一声清脆的笑语打断宝钗的话,珠帘哗啦一响,王熙凤扶着平儿的手,一身锦绣,风风火火地掀帘子进来,丹凤眼扫过众人,最后落在宝钗脸上,笑意更深,“宝丫头这话可不对!前儿薛大兄弟还巴巴地打发人来寻我呢,说急等着要上好的大珍珠配药使,还特意嘱咐要指头顶大的,磨了粉入药!我寻了好些给他送去,可不就是配的这个?”她走到王夫人跟前,亲热地挨着坐下,“宝兄弟虽淘气,这事儿倒没扯谎。”
宝钗脸上那层温润的胭脂色,仿佛被无形的刷子刷掉了一层,微微泛白。她端起手边的茶盏,借着低头吹沫的瞬间,将那点不自在掩了下去,再抬眼时,依旧是那副端庄娴静的模样,只是唇边的笑意淡了些,未再言语。
宝玉得了凤姐助力,更来了劲头,浑然不觉席间微妙的暗涌,只想着在黛玉面前卖弄:“正经按那古方,这珍珠宝石定要在古坟里的!要那古时富贵人家装裹的头面,埋了百十年,吸足了地气精华,药性才足!如今谁为这个去刨坟掘墓?所以退一步,活人戴过的也使得,到底差些火候……”
“阿弥陀佛!”王夫人手中的佛珠啪地拍在炕几上,声音陡然拔高,带着惊怒,“不当家花花的孽障!你听听这叫什么话!坟里有这个,人家死了几百年,这会子翻尸盗骨的,作了药也不怕折了寿!也不怕遭报应!”她胸口起伏,严厉的目光刀子般刮过宝玉,最终落在他身旁的黛玉身上——都是为着她!为着她这不中用的身子骨,带累得自己儿子不读圣贤书,净钻营这些邪魔外道、伤天害理的勾当!
黛玉被王夫人那一眼看得心头发冷,指尖冰凉。她飞快地扯了一下宝玉的衣袖,急急转向王夫人,声音带着点不易察觉的微颤:“舅母听听,宝姐姐不替他圆谎,他倒直眉瞪眼地问起我来!我何尝知道这些?”她必须立刻、彻底地与这荒唐事划清界限,不能让舅母疑心是她挑唆了宝玉,更不能让舅母觉得她贪图这昂贵的药。宝玉这个呆子,简直是在给她掘坟!
王夫人紧绷的脸色因黛玉这句撇清稍缓了些许,看向黛玉的目光也略略平和。她重新捻起佛珠,语气是训诫,却也透出几分对宝玉的无奈纵容:“宝玉这孩子,越大越没个正形,惯会欺负你妹妹老实。”
恰在此时,贾母房里的鸳鸯亲自寻了来,笑吟吟地道:“老太太等着宝二爷和林姑娘吃饭呢!说姑娘们多,挤在一处不便,单留他两个解闷儿。”这话是贾母的体恤,听在王夫人耳中,却如一根细刺。老太太眼里,终究只有她嫡亲的外孙和外孙女是一等一的要紧。她三春的亲孙女,连同自己这个正经儿媳,都成了“不便”的陪衬。
宝玉刚闯了祸,又被母亲训斥,正忐忑不安,一听鸳鸯的话,心头一松,本能地就想跟着黛玉走。步子刚一动,却又猛地顿住。方才母亲那震怒的眼神犹在眼前。他踌躇片刻,觑着王夫人依旧板着的脸,小心翼翼道:“我……我今儿就在太太这里吃罢。”他想留下,哄哄母亲。
黛玉何等剔透,立刻明白宝玉的用意,也深知自己留下只会让王夫人更添堵。她极快地站起身,对着鸳鸯和宝玉道:“他不吃饭了,咱们走。我先去了。”声音干脆,带着一丝急于逃离的仓促,扶着紫鹃的手就往外走,裙裾带起一阵微凉的香风。
宝玉见黛玉走了,心里空落落的,却也只能强打精神留在母亲跟前。见王夫人脸色稍霁,他觑着空儿,凑到桌边,讨好地笑道:“太太今日吃斋?那我也陪着太太吃斋。”说着便挨着王夫人下首坐了,拿起银箸,一副认真陪饭的模样。
王夫人看着儿子这难得的乖顺,心头那点被贾母冷落、被宝玉忤逆的郁气,总算散了些。刚要开口让丫鬟布菜,一旁静坐的宝钗忽地抿唇一笑,那笑容温婉依旧,声音也如春风拂柳:
“依我说,宝兄弟还是正经去罢。”她眼波流转,带着点善意的促狭,看向宝玉,“吃不吃倒不打紧,陪着林妹妹走一趟是要紧的。你在这里磨蹭,只怕她心里早就不自在了呢。”这话轻飘飘的,像一片羽毛,却精准地搔在王夫人心头最敏感的那根弦上。
宝玉脸色一僵,握着筷子的手紧了紧。他再迟钝,也听出了这话里裹着的针。他猛地抬头看向宝钗,又飞快地瞥了一眼母亲。果然,王夫人嘴角那点刚刚浮起的笑意瞬间冻结了。宝玉心头一急,一股莫名的血性涌了上来,几乎是赌气般地粗声粗气道:“管她呢!过一会子自然就好了!太太吃饭!”他故意说得大声,带着点少年人笨拙的强硬,仿佛要证明自己并未被谁“辖制”。
王夫人没说话,只拿起银箸,目光落在满桌菜肴上,却没了胃口。宝钗那句“心里不自在”像根冰锥,扎破了她刚刚升起的那点暖意。儿子这突如其来的“强硬”,在她看来不过是欲盖弥彰的掩饰。他留下,终究是迫不得已,心,怕是早跟着那林丫头飞了。一顿饭吃得食不知味。好不容易挨到饭毕,宝玉立刻起身,忙不迭地要茶漱口,那副归心似箭的模样,连探春和惜春都瞧出来了。
探春用帕子掩着嘴笑:“二哥哥,你成日家忙些什么?连吃饭吃茶也这般火急火燎,后面有老虎追你不成?”惜春也抿着嘴,清冷的眼底难得带了一丝戏谑。
这本是姐妹间寻常的打趣。宝钗却放下茶盏,用帕子轻轻按了按唇角,抬眼望向宝玉,唇边笑意加深,声音不高不低,带着洞悉一切的亲昵和调侃:
“你们快别打趣他了。叫他快些吃了茶,赶紧瞧他的林妹妹去是正经!省得人在这里,心早不知飞到哪里胡羼去了,倒惹得太太看着心烦。”她语气轻松,仿佛在说一件再自然不过的家常事。
“叮”一声脆响。
是王夫人手中的银箸,失手碰到了青瓷碗沿。那声响不大,在骤然安静下来的暖阁里,却显得异常刺耳。王夫人脸上最后一点强撑的平静彻底碎裂了。她缓缓放下筷子,目光沉沉地落在自己面前那碟几乎没动的素笋上。宝钗这两句笑语,如同最锋利的刻刀,一刀刀将她心中那个模糊的认知清晰地刻了出来:她的宝玉,她唯一的指望,早已不是那个只知在她膝下承欢的孩子。他的心,他的魂,时时刻刻被那个寄居在此、病弱孤高的林黛玉牵引着、牵绊着!为了她,他可以去寻那些伤天害理的药方;为了她,他可以在自己面前强颜欢笑、阳奉阴违;为了她,他坐立不安、归心似箭!这林丫头,就是那缠在宝玉脚上的藤蔓,是那惑人心智的妖魅!
满桌的欢声笑语,王熙凤的圆场,探春惜春的嬉闹,宝钗温婉的笑靥……在王夫人耳中都成了模糊的、令人烦躁的嗡嗡声。她只看见儿子匆匆漱了口,胡乱告了退,几乎是逃也似的奔出了房门,那背影,急切地投向潇湘馆的方向。一股冰冷的怒气混杂着深不见底的忧惧,如同毒藤,在王夫人心底疯狂滋长,缠绕收紧。她抬眼,望向窗外。潇湘馆那几竿修竹的暗影,正无声地扫过阶前冰冷的石阶,仿佛某种不祥的预兆。
潇湘馆内,黛玉对镜理妆。紫鹃拿着篦子,细细地替她篦着那一头墨缎似的长发。镜中人,眉目如画,只是眼底深处,凝着一抹连她自己都未曾察觉的倦意与寒凉。窗外的风,似乎更紧了些,带着秋日特有的萧瑟,穿过竹林,发出呜呜的声响,像无数细小的、冰冷的刀剑在低鸣。
广告位置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