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版 简体版
笔趣阁 > 武侠小说 > 综武:我的武学无需修炼 > 第227章 务必护我安全

第227章 务必护我安全(第2页/共2页)

广告位置上

“彼时你不也赞同,还说兵行险着,速度至上。”

诸侯间议论声四起,王匡与乔瑁尤为疑虑重重,疑曹操假借江琛之名,意在削权。

方悦低头沉默,生怕触动诸侯敏感,未及领命,先遭不测。

张飞拉着刘备私语:“大哥,江先生手笔真大,一开口便是上万兵马。”

关羽微微颔首,火光映照下,脸颊犹如烈焰般红。

统帅三万大军,是他平日不敢梦想的荣耀。

三人低语间,曹操力排众议,毅然决定拨给方悦三万兵马。

望着既惊又喜的方悦,关羽心生艳羡——若非江先生提拔,此人何来今日荣光?

第52章 鲍信心有不甘

虎牢关,东望平原无际,西倚群山连绵,地势险要。吕布率并州狼骑扎寨于此,三万铁骑,平原冲锋,足以破敌数倍。联军诸侯,多中原步兵,唯公孙瓒、袁绍及凉州马腾稍有骑兵。因此,吕布几度挑衅冲阵,便能挫曹操联军锐气。

然李儒惧高人算计,阻吕布亲征,令其遣张辽、魏续、侯成三将于联军必经之路设伏。吕布不知,李儒另遣密信至汜水关,令李傕遣奇兵,自小道至虎牢关前。

联军先锋鲍信,曹休赞其智勇。鲍信自领先锋以来,筹谋战中获利。欲趁吕布新败,遣勇武之弟鲍忠,夜袭敌营。观袁氏兄弟,凭袁家四世三公之威,稳居联军盟主与督粮官之位;曹操亦借讨董之功,声名鹊起。其余诸侯,或为袁家门生,或为孔融、陶谦之辈,皆为名利而来。

鲍信忆往昔,初识董卓野心,劝袁绍除之,惜袁绍迟疑,致董卓势大,自己亦离洛阳,遁至渤海。握缰沉思,鲍信时而懊悔,时而愤慨,叹世人多醉我独醒。

“哼!除曹操外,皆自私自利之徒。”

“罢了,我为大汉已倾尽全力,今当为己图谋。若鲍忠成功,则……”

抚髭微笑,鲍信仿佛预见兄弟二人,先斩吕布,再擒董卓之景。正当鲍信沉醉于幻想,其先锋大军三十里外,变故悄然而至。

鲍忠领三千精锐步骑兵,悄无声息地登上土丘。

他凝视远方森林,深吸冷气,转身问向导:“那是何地?”

一位两鬓斑白的老者,衣裳褴褛,在寒风中哆嗦着对将军鲍忠说:“前方便是高林,穿越之后,距虎牢关不过五十里。”

老者望向鲍忠的眼神夹杂着无奈与哀怨,显然是被迫为向导。

鲍忠眉头紧锁,眼神锐利,凝视着夜色中摇曳的密林。

副将见状,建议先派侦察兵探路。

鲍忠却摇头,果断下令:“全速前进!若有埋伏,便在此决一死战!无论结果如何,都对联军有个交代。若无埋伏,那便是上天助我!”

副将闻言无语。

三千精兵因获赏赐而士气高昂,步伐加快。

唯有那位向导老者,躲在角落,趁人不注意时,露出一丝狡猾的微笑。

与此同时,张辽率领五千骑兵隐身于前高林,对蚊虫侵扰毫不在意。

见鲍忠率军自土丘而下,张辽兴奋地击打大树:“军师之计大妙!传令,全员镇定,放他们过去!”

身旁刺青的百人将一笑应和,士兵们戏谑地注视着鲍忠的军队。

另一边,黄忠与夏侯渊带领曹营骑兵疾驰追赶先锋军,心急如焚。

鲍信领一万兵马为先锋,理应远超中军。

然而不久,他们竟远远望见先锋军的尾部。

黄忠心急,驱策绝影马疾驰。

绝影神速,很快追上鲍信的军队。

黄忠高声通报身份,随即察觉鲍信神色不对。

“黄将军,不在中军,来此何事?”鲍信故作镇定地问。

黄忠经验丰富,一路追踪,已隐约感到鲍信军队人数减少。

不愿多言,黄忠直接说明江琛的预测及曹操派他前来的用意。

鲍信初以为曹操派黄忠来制衡他,但听闻江琛预知他分兵的消息后,脸色惨白,几乎落马。

“这……江先生如何得知我派胞弟偷袭敌营?”鲍信汗如雨下,声音颤抖。

夏侯渊随后赶到,轻蔑地说:“先生的才智,岂是你能估量的?”

夏侯渊特意强调“先生”,鲍信羞愧难当。

想到可能遇险的鲍忠,他强忍冲动,恳求黄忠:“黄将军,若能救舍弟鲍忠,鲍某必当重谢!”

黄忠简单安抚,便与夏侯渊率骑兵匆匆离去。

鲍信愣住,直到副将提醒才回神,急令:“全速前进,救我胞弟!”

夜行艰难,鲍信指挥失当,半时辰后才勉强行动起来。

望着加速却仍显混乱的军队,鲍信只能将希望寄托于黄忠和夏侯渊,期盼他们能及时赶到救援鲍忠。

而鲍忠此刻命悬一线,呼喊声连连。

鲍忠竭力抵挡张辽的猛攻,尖叫着躲进亲兵群中。

“鲍忠,别跑,拿命偿!”

张辽长刀翻飞,数名亲兵惨叫倒地,鲍忠吓得四处乱窜。

若非夜色深沉,恐误伤友军,鲍忠早已命丧刀下。

张辽拭去脸上血迹,怒火中烧。

伏击大胜,未待魏续、侯成配合,他便以五千并州狼骑击溃敌军。

遗憾的是,他误伤了鲍忠,而非联军先锋济北相鲍信。鲍忠仅是仗着鲍信的关系,在联军中混得杂号将军之位。

军师妙计,竟葬送于这无名小卒之手……

张辽怒不可遏,将满腔愤恨发泄于长刀之上,刀光如电,如狂风扫过。

鲍忠的亲兵成群结队,舍命护主,但在张辽刀下,如同枯草,纷纷倒下。

鲍忠惊恐至极,早已忘却指挥反抗。

借夜色掩护,他紧抱马颈,慌不择路,竟奇迹般逃离战场。

此时的张辽,年方弱冠,实战经验尚浅,远非日后逍遥津之战威震敌国,令孙权闻风而逃的曹魏名将。

若黄忠在此,张辽如此杀得兴起,鲍忠岂能逃脱?即便是鲍信,也难以幸免。

本站最新网址:www.biquge666.net

广告位置下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第2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