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中旬,京州绵绵细雨,雾气萦绕,相衔的建筑在薄雾中若隐若现。
内城东南部的汴河码头处。
游人撑着油纸伞,吆喝声声,鼎沸的人潮丝毫没有因着雨天而匆忙,萧氏在马车中听着周遭传来的热闹之意,脸上是隐藏不了的笑意。
什么是守得云开见月明,静等花开终有时?
她就是。
如今的所有,也是她应得的。
官人应她的事情现在也在慢慢兑现。
就连江府中让她碍眼又膈应的两个江家人也会慢慢被抹去和除掉,还不需要她动手。
“夫人,二房的渡船到了。”马车外的祎岚提声道。
闻声,萧氏起身走出马车,祎岚便撑着伞扶着萧氏下了马车。
萧氏看着码头边上停靠的渡船上有着‘佘’的字眼,唇角轻扯,朝着那个方向走去。
“清霜!”
萧氏闻声看去,只见二房长子佘裴雲之妻姚氏捏着绢帕朝着她招手,身边的女使撑着伞。
萧氏朝着姚氏走去。
“大嫂,才三月不见,怎么越来越年轻了?”萧氏丝毫不吝啬夸赞,更何况今日的姚氏明显修饰一番的,不捧场就是她的不对了。
姚氏果然脸上愉悦了不少:“就你会说话,怎么样在这京州?你与裴音这么些年没有相处,对你不差吧?”
萧氏垂眸淡笑:“官人从来就不是凉薄之人,待我挺好,母亲也是。”
“那就行,你带着絮儿和延岑前来京州,我还担心你不能名正言顺的进入江府,没想到裴音与大伯母想的如此周到,你也算是守得云开见月明了。”姚氏看着萧氏如今端庄得体的模样,心中自然有着嫉妒。
只是如今二房仰仗佘裴音的地方多的是,她自然要与萧氏搞好关系。
“二婶与二嫂没有前来京州吗?”萧氏朝着姚氏身后看了看,问道。
姚氏拿着绢帕往肩上扫了扫水滴打落至伞上的水珠,说:“母亲身子不利落,等官人与二弟在这京州安排妥当了再派人去接母亲与二弟妹前来京州。”
“那大哥与二哥还在船上?”萧氏又问。
姚氏也朝着身后码头的方向看去,说:“刚刚说见到了一位熟人,两兄弟说要去说几句话,现在应该快好了吧。”
说曹操曹操就到。
姚氏从人群中看到了佘裴雲以及佘裴阳,兄弟二人朝着姚氏方向走来。
这兄弟二人的气质与模样自然不及佘裴音,加上这些年一直沉浸在商场之中,身上带着几丝俗气。
“三弟妹,果真是与裴音团聚,脸色都红润了不少。”说话的是佘裴阳,历来跟在长兄身后,没有几分真本事,好在知晓大树底下好乘凉的道理,日子过的有滋有润。
萧氏一直不喜二房男子的谈话,轻浮,没教养,佘裴音没有在锦州这些年她没少在言语上被人占便宜。
“大哥。”萧氏欠身行礼:“二哥。”
姚氏看出了萧氏的脸色不太对,立即打圆场:“清霜,大伯母是不是在府上等着我们?我们做小辈的可别让老祖宗等久了。”
萧氏脸上才有了几丝笑意:“大哥大嫂,二哥,马车为你们准备好了,先上车,这个时候裴音应该回府了。”
——
半个时辰后,江府。
佘裴雲,佘裴阳以及姚氏在萧氏的带领下,穿过重重庭院才来到佘老夫人的清世堂。
在锦州,照着二房的生意,宅子也不算差。
但对比起这京州的江家府邸,二房在锦州的宅子是小巫见大巫中的小巫都算不上。
姚氏也算是见过世面,但今日看到江府庭院中的景致,以及一路上规训的下人着实让她心里有些不舒坦。
这大房以往还求着二房讨饭吃,怎的如今就成为京州显贵了呢?
“老夫人,人来了。”元妈妈笑着说完后就在佘老夫人的身侧站着。
佘裴雲与佘裴阳走至堂屋中央,朝着主位上坐着的佘老夫人行礼作揖:“见过大伯母。”
佘老夫人也是许久没有见到这兄弟二人,脸上自然是亲切的笑意:“长途跋涉累了吧,都坐。”
“见过大伯母。”姚氏福身道。
佘老夫人笑意满满:“坐,都坐,都是一家人,千万别拘谨。”
佘裴雲兄弟二人在主位的左手边的位置相继坐下来,姚氏则是跟着萧氏在右手边的位置相继坐下。
“你们母亲的身子骨可还好?”佘老夫人问道。
“母亲身子尚好,只是冬日以及春寒时难免有些咳嗽,所以侄儿打算在这京州安置妥当了再回锦州把母亲接来。”佘裴雲说道。
佘老夫人点头:“如此甚好,有什么需要裴音去做的,裴雲你尽快提,咱们一家人也算是团圆了。”
佘裴雲很敬重这位大伯母,更何况佘裴音如今在这京州不容小觑。
广告位置下